分类: ExpressVPN 最新版 (Page 1 of 3)

区块链的世界发展飞速,越来越多生活中的科技开始运用区块链,快来这里,学习区块链的知识吧!

Tableland Rigs是什麽?结合NFT与Web3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的科幻NFT项目

Tableland Rigs是早前NFT市场最出众的项目之一。NFT推出48小时之内,地板价就突破 1 ETH。到底Tableland Rigs是什麽?坦克、雪橇、电单车、直升机模样的「钻机NFT」全是Web3 基础设施建设?Preface马上介绍这科幻艺术风格钻机NFT!

Tableland Rigs是什麽?

Tableland Rigs是建基於以太坊上的NFT系列,由1,074种手工绘制的组件构建而成,推出共3000枚钻机NFT,但这不是普通的图像或PFP类型NFT,定位为 developer-first NFT。根据官网指出,Tableland Rigs NFT 结合了「Web3 基础设施建设」与「NFT 所有权」, Tableland Rigs NFT 的持有者可以参与 Tableland 的网络运营、以及协议设计等不同运作。而Rigs 智能合约是一种可升级的智能合约,允许将来 Rigs NFT的升级,它遵循智能合约开发中使用的最佳实践,并允许将来 Rigs 升级到开发人员体验。

资料来源:Tableland

阅读更多:非同质化代币(NFT)是什麽意思?即睇NFT入门懒人包NFT平台10大推荐!OpenSea、Nifty Gateway、Magic Eden等NFT交易平台介绍及比较为何一个虚拟头像卖过亿?盘点10大最高身价NFT作品、5大经典NFT头像、7大亚洲爆红NFT项目投资NFT不一定要直接买作品!了解8大NFT概念股票如何制作NFT?一文教识你创造、上架及发行自家虚拟艺术作品如何靠NFT游戏赚钱?详解原理、方法及风险Tableland是什麽?

根据官网指出,Tableland Network 是一种用於结构化关系数据的分散式 web3 协议, 借助 Tableland,就可以通过利用区块链层进行访问控制来实现传统的 web2 …

【独家】首波与IG合作钱包!Trust Wallet执行长:用途将更广、会有更多人走入Web3

无论是巷口早餐店阿姨,或是赶捷运去公司的上班族,过去一年时间里,一定都听过NFT(非同质化代币)、加密货币,然而实际上真的投入其中的人却非常稀少。

据统计,全球只有约10%人口,有在使用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Web3应用,国内交易所业者估计,台湾使用的人口恐怕只有6~7%。

今年五月时,Meta执行长马克祖克伯(Mark Zuckerberg)证实,将在Instagram上新增NFT的功能,除了可以展示NFT收藏,甚至创作者未来还能在Instagram等平台铸造NFT。

无论要使用任何Web3服务,「钱包(Wallet)」扮演关键角色,Meta公布第一波相容的加密货币钱包,包括Rainbow、MetaMask、Trust Wallet等平台。

但「钱包」到底是什麽?区块链服务要从哪里用?恐怕是多数人疑惑,《数位时代》越洋专访Trust Wallet执行长Eowyn,从与Instagram的合作谈起,揭开背後神秘面纱。

靠两大优势,Trust Wallet与Instagram搭上线

未来在Instagram上,除了可以将自己的头象换成NFT,创作者甚至能透过Instagram等平台铸造NFT,成为新的创作者经济。

根据外媒《The Block》报导,支援的区块链平台包括以太坊和Polygon,也规划加入Flow及Solana。而要把NFT呈现在Instagram上,就必须要可以绑定钱包。

身为第一波合作的对象,Trust Wallet执行长Eowyn回忆,大约是今年1~2月时,Instagram主动找上门谈合作,背後有两大原因,首先是Trust Wallet拥有6千万次的下载量、超过1100万月活跃用户,是世界最大的手机钱包之一。

另一原因,是Trust Wallet的操作方式简洁易用、安全度高,也因此在2018年被全球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Binance)收购,这也是币安第一笔的收购案,意义特殊。

对Eowyn来说,与Instagram合作最大意义,在於Web3产业终於被主流所认可,并可以透过这项合作,更加了解用户对於NFT应用的需求,在未来协助更多Web2公司走入Web3世界。

「钱包」就像护照,有它才能遨游区块链世界

有人形容,「钱包」就像是区块链世界中的护照,有了它就能到处探索,这样的形容非常贴切。事实上,虽然中文翻译成「钱包」,但实际上「钱包」内并不会真正储存虚拟资产,而是一种跟区块链网路互动的钥匙。

Eowyn形容,钱包更像是区块链世界的浏览器,现在无论用手机或电脑上网,多半需要透过浏览器当作入口,才能使用各式不同服务,钱包也是一样的,透过它可以使用去中心化应用(Dapps),也能藉由钱包,在区块链上传送及接收加密货币。

钱包最重要的,是一个由公钥及私钥产生的公共地址,这一串地址代表区块链上一个特定的「位置」,可以用来收发虚拟资产,因此我们可以将公共地址分享给所有人来接收资产,但私钥绝对不能让外人知道,否则虚拟资产会被盗走。

Trust Wallet以及常听到的MetaMask,就是俗称的「手机加密钱包」,在行动装置上就能操作。除了透过钱包使用区块链服务,钱包也可作为在区块链世界中的身分验证工具。Eowyn认为,无论是护照或是浏览器,钱包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或许有一天世界会赋予它一个新名字也不一定。

不收手续费,Trust Wallet有何不同?

虽然Trust Wallet在2018年被币安收购,但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运作上始终保持高度独立性,并未受币安的平台、策略太多影响。

对币安来说,本身的交易所平台是一个比较中心化的入口,适合新手大众使用,一般在币安上刷卡买币,资产也都是由币安代管;Trust Wallet钱包则是去中心化的入口,由於高度的管理自主性,使用门槛比较高,例如私钥一旦搞丢了,钱包业者也帮不了忙,使用情境上两者并不冲突。

Eowyn表示,即便被收购後,团队仍保持高度自主性,目标是发展成区块链世界的重要基础入口,过程中,甚至没有偏好任何一条跟币安有关的链。截至目前,Trust Wallet支援的公链数量已经达到66条,几乎涵盖所有常用的链,用户不需要每交易一种币,就去下载一款钱包。Eowyn有信心地说,用户只需要一个钱包,就几乎能管理所有虚拟资产。

因为有币安的资金资源,Trust Wallet不需要因为收入压力,而改变任何产品的方向跟策略,甚至影响到用户体验。就收费来说,在Trust Wallet上传送虚拟资产到其他钱包,是不需要收取手续费的,「这也不是说收入就不重要,而是我们必须跟用户(社群)间,保持良性的循环,这才是Web3公司的核心。」

不过,这段时间也发生许多变化,像是NFT、Defi等创新,都是发生在区块链上,更多用户需要像Trust Wallet这样的去中心化钱包,满足跨链资产转移需求。举例来说,在中心化平台买币後,会想要把币转到去中心化平台玩Dapps或买NFT,「资产转移路径越来越频繁了。」

看见这股趋势,Eowyn透露,近期会开放在币安完成KYC(实名认证)的用户,可以直接在Trust Wallet上用法币买币,不需要再跳转到中心化交易所,接下来支援的币种将来到44个。…

稳定币UST市值狂蒸发!报告揭背後原因:大投资者纷纷脱手酿溃堤

前阵子,全球第三大稳定币TerraUSD(UST)突然崩盘,上百亿市值在短短几天内蒸发殆尽,这一场令所有币圈人士心有余悸的大地震,近日有评论指出,背後原因并不是有心人士的攻击,很可能只是部份投资者无意间的调整导致。

稳定币UST及其关联货币Luna在今年5月10日前後突然与美元脱勾,维系价值稳定的机制失灵,导致两三天之内暴跌超过90%,原先两者总计超过400亿美元的市值瞬间消失。

这起事件严重打击众多加密货币投资者的信心,甚至让最大稳定币Tether一度与美元脱勾,也被认为是近来加密货币市场走下坡的原因之一。然而当时却没有人知道这起大崩盘的确切原因,有人猜测可能是有心人士对UST发动的攻击。

区块链分析平台Nansen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他们的研究显示,稳定币UST的崩盘并不是因为某位骇客或有心人士的攻击。先说结论的话,主要是少数几个拥有大量UST的持有者,认为继续保留UST的风险太大决定脱手,最终导致与美元脱勾。

不过Nansen提到,他们其实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将使得UST脱勾,并非有意掀起危机。

几大投资者脱手UST,成日前崩盘主因

「相反地,UST与美元脱勾可能是几个拥有大把银弹的企业,做出的投资决策导致。」文章中指出,「好比说,遵守风险管理限制,或者总体经济及市场情况不稳的条件下,减少分配存入Anchor的UST。」

这些大头持续在去中心化稳定币交易平台Curve上,出售UST换取USDC等其他种类的稳定币。而UST及Luna背後负责维持币值稳定的Luna Foundation Guard,也持续消化这些UST来保持价格稳定。「这种攻防一直持续到5月8日上午。」Nansen表示。

Nansen指出,有四个加密钱包地址将大约1.05亿美元的UST放到Curve上,并点名其中的加密钱包的拥有者是区块链借贷平台Celsius Network。事实上,先前就有研究机构怀疑,Celsius Network可能是这起大崩盘的推手之一。

然而这些大投资者脱手的UST之多,Luna Foundation Guard没有足够多的资产来稳定UST与美元挂勾的价格,UST与美元兑换的价格渐渐松动。众多投资者开始感到担忧,即使用0.97、0.98美元等低一点的比例也要兑换美元,UST的溃堤就再也无法阻止。

区块链媒体《CoinDesk》评论,几大投资者都认为继续持有UST的风险太高决定脱手,这是因为他们从Luna及UST的基本架构中,发现了某些永远没办法发挥作用的东西。事实上,交易所FTX创办人SBF(Sam Bankman-Fried)也在推特上表示,他认为UST显而易见会在某个时间点崩溃。

Terra 2.0东山再起,外界却不太买帐

UST的崩盘过去两周後,Terraform Labs在美国5月28日推出了第二代区块链的Terra 2.0,包含新打造的Luna币(也被部份交易所命名为Luna2)。

然而重启的状况并不乐观,根据《Decrpto》报导,刚推出12小时Luna的价格已经跌落了超过70%的价值,从19.54美元掉至5.18美元。目前则稍稍回升至6美元上下。

目前第二代Luna也登上7个加密货币交易所,不过还没有一家开始期货交易,显示对这款货币的前景可能还有些存疑。在Terra 2.0及Luna推出後不久,交易所币安创办人赵长鹏也不点名地在推特上表示,「信誉才是最终的货币。」

资料来源:Bloomberg、CoinDesk、Nansen、Decrypto

责任编辑:钱玉紘…

清退?刑拘?顶流 StepN 深陷法律泥潭

对于长期关注和投资虚拟资产(包括而不限于虚拟货币、NFT、DeFi、M2E等)的人来说,五月充满了变数和波动,仿佛整个虚拟资产圈积累了数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一夜之间被释放了出来。

在国内外局势悄然发生深刻变化的大环境下,海外加密资产圈已经一片狼藉。五月中旬,资本巨鲸一掷千金做空UST导致LUNA跌崩,而UST与美元严重脱锚的后果就是大批散户被挤兑,LUNA在无奈下大量抛售BTC企图维稳反击,这又造成BTC的暴跌……糟糕的连锁反应下,引发了市场的恐慌心理,相继形成踩踏事件。

国内虚拟资产圈也好不到哪去,几乎就在LUNA崩盘前后,开设数字藏品二级交易市场的平台们也经历了藏品的大幅度贬值。近日又有传闻,国内某头部算力矿场星某云的创始人疑似由于涉嫌诈骗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被警方带走调查。

就在北京时间5月27日凌晨,一直以来闷声发财,用户低头打金的StepN不知何原因通过社交平台向外发布了《关于清查中国大陆账户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中明确:StepN将于2022年7月15日24点对中国大陆用户进行集中清退,停止提供GPS及IP地址服务。对于中国大陆用户,StepN希望大家“自行决策处理应用内的资产”。甚至在27日凌晨,社交平台上出现众多真假不明的信息:“StepN杭州运营开发团队被警察带走调查”等消息甚嚣尘上,一时间人心惶惶。

那么,StepN到底怎么了?GameFi项目和P2E、M2E模式在我国是否构成犯罪?今天飒姐团队就来深入与大家聊一聊。

01 StepN,怎么了?

首先声明,飒姐团队并非目前网上比比皆是的“内幕消息”知情人员,也无意对StepN项目或虚拟资产圈产生任何影响,仅通过从各大公开渠道调查获取的信息,结合中国现行法律规范的要求,对StepN项目清退的原因做出尽量客观地分析。

由于受到前文所述的各种因素影响,加之StepN自身也存在各种问题,内因外因双重打击下,StepN的治理代币GMT在近期也出现了一波崩溃式下跌,其惨烈程度足以让进场较晚的大部分玩家一夜回到解放前(具体情况由下图所示)。虽然在项目方的努力下有所回暖,但27日公告一出,GMT价格再次跳水。那么,在如今国内外虚拟资产项目运行乏力,各种流言蜚语导致投资人信心不足的大环境下,StepN为什么还要选择壮士断腕,清退中国用户呢?

(图片数据来自Investing官网)

讲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中国用户占StepN用户总量的大概比例。StepN官方从未公布过用户大数据详情,其创始人J某在发出清退公告后曾表示“中国大陆用户仅占用户总数的5%”。而如果我们通过一些外部数据和第三方机构的调查数据进行研究,这个数据可能会比5%更多。根据非官方统计数据,截至今年4月30日,StepN项目中日活跃用户已达到50万,项目中中国用户的数量已经接近12万人,仅次于日本用户的16万人(具体数据见下图)。当然,另一个创始人Y某也在最新的采访中表示:5%指的是中国大陆地区的用户,华人用户(包含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当然不止这个数。

(图片来自非官方网站,仅作参考)

也就是说,如果严格执行清退政策,那么StepN项目很有可能会直接损失掉20%-30%的活跃用户和资金。如此大规模的用户数和资金,如果不是出现非常紧急且必要的情况,任何一个项目方都不可能轻易放掉这么大一块肥肉,也是基于这么一个简单的逻辑,滋生了各类流言蜚语。

02 数据安全——达摩克利斯之剑

事实上,根据5月27日稍晚时候StepN项目方创始人之一的Y某的访谈,对于StepN选择清退中国用户最大的原因还是法律合规问题,确切地说,是数据出境的问题。

StepN收集的用户数据有哪些?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两类:(1)KYC获取的个人信息;(2)用户GPS(即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数据,简单理解就是用户实时地理位置。

目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作为数据合规领域效力级别最高的三部法律,建立起了我国数据安全法律的基本框架,配合国务院出台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石。一般认为,数据已经成为当前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可以说,各大市场主体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谁掌握了更多的数据,谁就能在行业中处于头部位置。当然,市场主体对数据的采集、处理、流动等也不能为所欲为,还要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和规范。而数据跨境由于涉及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规定,一定程度上还有可能影响不同国家之间的科技发展水平,因此就显得尤为敏感和重要。

对于数据出境,《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都有相应的规定。

《网络安全法》主要聚焦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提供者”的数据出境问题。根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第二条之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指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务、电子政务、国防科技工业等重要行业和领域的,以及其他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重要网络设施、信息系统等。我们认为,StepN虽然具有强金融属性,但其本身并不能被当然的解释进“金融行业”的范畴,且从StepN对于全行业的重要程度以及所掌握的信息一旦泄露发生的危害来看,其似乎难以被认定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提供者”。

《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则与StepN“契合”度更高,特别是在《个人信息保护法》中,专门将个人信息跨境提供的规则作为一个章节进行规定。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四十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和处理个人信息达到国家网信部门规定数量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存储在境内。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通过国家网信部门组织的安全评估;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网信部门规定可以不进行安全评估的,从其规定。那么,具体多少条应当本地储存,跨境流动需通过所在地省级网信部门向国家网信部门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根据《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第四条之规定,处理个人信息达到一百万人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累计向境外提供超过十万人以上个人信息或者一万人以上敏感个人信息。

对于StepN收集的KYC信息,视具体情况而言,如果信息非常具体且涉及个人隐私、金融账户等信息则有可能属于敏感个人信息;GPS数据则属于《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八条所明确的“行踪轨迹”属于敏感个人信息。StepN为了防止出现Moon Walk(即作弊,例如将手机绑在宠物身上代跑)的情形,必然需要收集用户GPS数据。目前,StepN既未将该数据存储在中国境内,亦未在数据出境时履行相应的安全评估和申报义务,存在非常大的行政违法风险,甚至有可能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规定的【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根据属地管辖原则,即使StepN高层远在国外且已经变更国籍,我国依然可追究其刑事责任。

究其原因就在于利用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的特殊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条之规定,针对或者主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犯罪地包括用于实施犯罪行为的网络服务使用的服务器所在地、网络服务提供者所在地、被侵害的信息网络系统及其管理者所在地、犯罪过程中被告人、被害人使用的信息网络系统所在地,以及被害人被侵害时所在地和被害人财产遭受损失地等。

所以,从合规经营、降低法律风险的角度来看,此次StepN壮士断腕也就不难理解了。

03 StepN是否有刑事风险?

在5月27日公告刚发布后出现的各种流言蜚语中,最骇人听闻的就是“StepN中国运营团队被江浙某市警方带走调查”,不少“掌握内幕消息”的人士甚至放出消息表示抓人已经被内部人士证实。但我们在27日晚些时候在StepN项目创始人Y某的采访中也能得到消息:(1)StepN没有运营、研发团队在中国大陆境内;(2)团队成员均在境外,目前没有人被警察带走。

真真假假、孰是孰非我们难以从有限的信息中作出判断,不妨就让子弹再飞一会。那StepN是否有可能构成犯罪,从而受到我国刑法的制裁呢?答案是:YES。目前来看,除了上文提到的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外,StepN等GameFi和X2E的经营模式有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以及非法集资类的几个犯罪(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我们已经在先前的文章中讨论过(详见:原创 | 元宇宙合规报告(十九)StepN+X2E )我们不做赘述,今天就讲讲非法经营罪和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事实上,StepN及其主要负责人的行为构成这两个犯罪的前提是StepN所发行的代币被认定为股票、基金、债券等金融产品,金融业在我国属于持牌经营行业,未经监管机构许可经营金融业务发行金融产品、私自为中国大陆居民提供资金结算业务的,不仅是行政违法行为,还很可能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之规定,【非法经营罪】指的是违反国家规定,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有非法经营行为,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GameFi到底是游戏还是金融产品?飒姐团队认为,目前存在的GameFi和X2E的各种项目,可玩性不足且金融性过强,在监管机构穿透性监管的目光下,有可能会被认定为金融产品。虽然现在尚无任何法律规定和判例指导,但是一旦GameFi被认定为金融产品,项目方很容易构成非法经营罪。如果被认定为股票债券,则也有构成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风险,如果二罪竞合,则从一重罪论处。

04 项目方身处国外,可规避刑事风险吗?

非也,即使项目方身处国外也不一定能完全隔绝刑事风险。这就涉及我国刑法管辖权的问题,目前我国主要有四种管辖原则:(1)属地管辖;(2)属人管辖;(3)保护管辖;(4)普遍管辖。在司法实践中,以属地管辖为主,其他管辖原则为辅助,这其实很好理解,属地管辖指的是我国司法机关对发生在我国境内的犯罪行为享有管辖权,位于我国境内的犯罪,无论对于侦查、逮捕、起诉、审判还是执行来说,成本较低且效率高,能最大程度保障司法公正的实现。…

从法律、经济学和控制论等维度,探索 DAO 设计模式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遍地开花,然而人们并不清楚 DAO 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以及哪些设计元素构成 DAO。

目前,DAO 已是多种多样。DAO 有助于将早期的区块链社区争论从「一个区块链统治所有」转向由「多个链和生态系统」组成的「多元化世界(Pluriverse)」,这些链和生态系统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并根据用户的选择进行互操作。因此,DAO 可以被设计成包含任意数量的组织功能,以服务不同目标。

首先,这篇文章通过借鉴不同描述的 DAO 概念来确定「什么是 DAO?」,努力将 DAO 作为一种无定形的实体给予明确定义。然后,根据不同的存在论(包括法律、经济学和控制论)来探索 DAO 的设计模式。

我介绍了构成 DAO 的基本组成部分、设计模式,然后论述了 DAO 存在论如何影响 DAO 的设计,包括这些组织形式的意义和可能性。

「工具」(图片来自 Unsplash 的 barnimages)

什么是 DAO?探索 DAO 的定义

「DAO」即「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虽然是新生事物,但 DAO 有丰富的历史,并在继续发展。如何定义 DAO 和设计 DAO,取决于给 DAO 下定义的主观概念以及 DAO …

Aave团队新作Lens:当社交关系成为公共设施

在Web2的世界里,社交总是最令人兴奋的赛道:短时间内就可能爆发巨大的流量,沉淀的社交关系能够形成坚固的护城河,层出不穷的功能和内容让所有人都能获得新的产品体验。每一个互联网原住民都是社交产品的用户,这个赛道有着最广阔的用户群和最变化莫测的需求。

Web3的发展历程中已经有了Defi作为坚实的落地赛道,Aave、Uniswap等产品满足了借贷、交易等基本需求,形成了稳定的商业模式。Web3要继续扩张,必须延伸出更多稳定可持续的赛道和产品,否则总是在击鼓传花的阶段。

新兴赛道中,社交无疑令人瞩目,也吸引了大量资金和团队入场。下图展示了和社交相关的分类及代表产品,包含资质证明、社交媒体、社交图谱、信息流、社交代币等等应用。台上唱将众多,但还没有出现能够可以Web2媲美的爆款应用。

未来Web3的社交场景如何,难以预知,但是从现有产品的设计思想出发,或许可以对未来做一点想象。本文希望以基础设施协议Lens Protocol为切入点,尝试窥探Web3社交的前景。

Lens Protocol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项目,由Aave的创始人Stani Kulechov所建立,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交图谱,鼓励其他团队基于Lens的社交图谱以及功能模块,来搭建不同的社交产品。Lens Protocol已于5月18日在Polygon主网上线,值得我们在早期试用和研究。

本文目录:

1. 产品机制

1.1 基础架构:基于NFT的架构和可延伸的功能模块1.2 架构意义:社交内容的开放化和资产化

2. 运营现状

3. 团队及融资

4. 优势与风险

5. 附录

 

1. 产品机制

 

由于Lens本身是一项基础设施,而不是一个有完整前端的社交产品,所以Lens的产品机制主要体现在其架构和功能模块上,本文将对此展开介绍。只有理解了Lens的架构,才能理解其可以实现的社交世界。

 

1.1 基础架构:基于NFT的架构和可延伸的功能模块

Lens的架构特点在于高度依赖NFT,用户所有的行为都会被记录为一个NFT、或者某个NFT的部分信息。所有的NFT都是ERC-721标准,分为三类:个人主页NFT(Profile NFT)、关注NFT(Follow NFT)、收藏NFT(Collect NFT)。

个人主页NFT类似一个完整的个人账户,铸造了个人主页NFT后,用户可以创建账户名、在这个账户下发布帖子/评论/转发,这些信息都从属于个人主页NFT,换言之用户发布过的内容都在用户的钱包里,实现了用户对内容的所有权(Ownership)。

内容的存储逻辑较简单,所有内容仅在链上保存一个URL地址,地址指向存储在链下的具体内容,而链下的存储方式由前端产品自行决定,可以是去中心化的IPFS/Arweave,也可以是中心化的AWS S3。

以测试网为例,在用任何一个基于Lens搭建的产品建立了个人主页NFT后,在Polygonscan内可以看到,在这条交易下生成了一个Lens Protocol …

谷歌布局Web 3之路,同样也是一场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博弈斗争

作者:赵维鹏,靖宇

原文标题:《「巨头」谷歌怎么进入「Web3」?》

谷歌的新计划挑动着 Web3 玩家们的神经。在造价 30 亿美金的总部大楼里,谷歌正式成立了其第一个 Web3 部门。

「这意味着 Web3 已经被谷歌列为了优先事项,谷歌觉得是时候认真研究它了。」Lory Kehoe 教授表示,过去几年,他一直在都柏林圣三一大学研究未来的科技趋势。

根据 CNBC 报道,谷歌组建的这个 Web3 团队,将为区块链开发人员提供后端服务,将目光瞄向了 Web3 世界的基础设施。「虽然世界还处于探索 Web3 的早期阶段,但这个市场已经显现出了巨大潜力。许多客户要求我们增加对 Web3、加密货币相关技术的支持。」谷歌云副总裁 Amit Zavery 说。

传统巨头没办法再忽视 Web3 的崛起。调研机构的一份数据显示,2021 年区块链和加密公司的获得的风险投资达到 328 亿美元。2021 年,全球 100 家最大的上市公司在区块链上投资为 19.1 亿美元,而 2020 年仅为 …

风口上的ZK,预期拉满的资本游戏

电影《让子弹飞》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为了让人相信自己没有多吃一碗凉粉,六子剖开肚子,以性命为代价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在这里,六子是证明者,围观群众是验证者,六子证明的方式是看腹中究竟有没有多一碗凉粉。然而,这种证明方式的代价是六子的生命。

上述例子就是一个典型的证明难题。

第一,若要保证验证的有效性,证明者必须分享知识(上述例子中,与知识对应的就是六子肚子内的情形),证明者若要通过验证,需要将知识告知验证者,而告知知识往往是有代价的。

第二,若验证无效,验证者将面临欺诈风险。举个例子,在法庭上,如果被告能在开庭前获得控方律师所有的提问,那么他极有可能成功编造出一个完美的故事骗过对方。

最初的解决办法是,引入第三方,将验证过程公开化,以此调和知识所有权与使用权间的矛盾。然而,即便如此,对于具有排他性的知识(比如密码),一旦出让使用权,也即丧失了所有权。有没有不需要动用知识的验证方式呢?

零知识证明的诞生

时间来到1985年,S. Goldwasser 博士毕业后来到 MIT,与 S. Micali,Rackoff 合写了一篇载入史册的经典论文《交互式证明系统中的知识复杂性》,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问世。

此后,证明过程无需“知识”获得了理论支撑,简单来说,通过零知识证明,既能保守秘密,又能让别人相信你。

只是由于效率和适用性上的短板,很长一段时间内,零知识证明仅仅停留在学术理论层面,或者只能用于特定项目,直到邂逅区块链。

零知识证明两大关键词:保守秘密,即“不泄露信息”;让别人相信你,即“证明论断有效”。

这两个特点恰好被区块链所需要:

隐私:区块链网络的共识要求一切公开透明,隐私保护成为问题。

在隐私场景中,借助零知识证明“不泄露信息”的特性,可以在不泄漏交易的细节(接收方,发送方,交易余额)的情况下证明区块链上的资产转移是有效的。

 

扩容: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点,使验证成为不可承受之重,轻量化的证明成为刚需。

在扩容场景中,主要利用“证明论断有效”这个特性,链上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需要把大量的计算迁移到链下进行,零知识证明正好可以证明这些在链下发生的动作是可信的。

早在2016年,专注于链上隐私保护的ZCash就正式发布,通过零知识证明,ZCash完成交易验证,而无需公开全部交易信息(发送人、接收人、交易量)。不过,经过多年发展,ZCash仍是不温不火。

原因也很简单,尽管隐私很重要,但当前的区块链用户,还远没有建立广泛而强烈的隐私意识,不敢露富,还不敢露穷么?

目前,隐私并不是刚需,扩容才是,特别是对于以太坊而言。

ZK与Rollup的结合

从底层协议来看,链上交易的成本必然高昂,因为要实现充分的去中心化和安全,必须有足够多的节点进行重复验证。

随着区块链应用的扩展,同步一个节点的时间越来越长,越来越庞大的链上数据量拉高了硬件的要求,大多数家用计算机甚至连节点的基本要求都达不到,像以太坊这样用途广泛的公链,其节点数量也只有一万余个,且大多数被托管在亚马逊 AWS 上,与去中心化的初衷背道而驰。

相较于隐私保护,区块链的可扩展性,显然更有意义。

只要实现了可扩展性,那么就既可以维护“去中心化”的政治正确,同时可以降低gas。

2017年8月,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和Joseph Poon,共同提出了初代扩容解决方案Plasma。

然而,Plasma无法提供和主链同等的数据可用性和安全性,很快遭遇全面溃败,开发者又将眼光放在了 Rollup 技术上。…

令Facebook「梦碎」的Diem,血液依然在Crypto行业流淌

曾领导 Facebook 的稳定币项目 Diem 的 David Marcus 正在创建一家新的加密公司。Marcus 今天在 Twitter 上表示,他和一个团队正在创立一家将专注于比特币和闪电网络的新创业公司 Lightspark。除了 Marcus 本人,新公司还包括其他前 Diem 的员工担任重要职务。

虽然 Marcus 并没有透露有关 Lightspark 的细节,但他表示该公司将组建一个团队,“深入研究闪电网络,探索、构建和扩展比特币的功能和效用”。鉴于这种情况,该公司很可能会创建某种类型的加密支付服务。

该公司的第一轮融资将由 a16z Crypto 和 Paradigm 牵头。Thrive Capital、Coatue、Felix Capital、Ribbit Capital、Matrix Partners 和 Zeev Ventures 也将参与其中。然而,Marcus 没有透露该公司计划筹集多少资金。…

首获标普信用评级,Compound Q1 表现如何?

北京时间 5 月 9 日晚间,Compound 在推特上分享了其获得标准普尔 B – 信用评级的消息。这使得 Compound 成为了首个获得标普信用评级的 DeFi 项目,也标志着 DeFi 越来越受到主流市场的关注。让我们来共同关注一下这个 DeFi「元老」在 2022 年第一季度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关键数据:

  • 未偿还贷款和在途存款分别下降 42% 和 32%;
  • 清算指标增长 290%,第一季度清算了超 1.34 亿美元;
  • COMP 奖励在本季度下降了 50%,到第二季度将减少到零;
  • 季度借贷利率和存款利率分别为 3.8% 和 1.5%;
  • DAI 季度存款在第一季度下降了 90% 以上。

由于市场波动、整体贷款需求下降和供应压力,Compound KPI …

« Older posts

© 2023 Expressvpn注册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