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source:pexels
文/陈敏敏
诈骗手法层出不穷,根据金管会统计,从2021年到2022年6月30日止,银行已从临柜拦阻7,525件「疑似诈骗汇款」,金额高达约新台币35亿元。为了防堵,金管会三管齐下抗诈,民众对诈骗识别能力也需要同步提升。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时代,诈骗手法也推陈出新,一心想追求迅速获利的投资人、防诈观念不足者,无形之中成为不肖分子觊觎的肥肉,iMessage更成为犯罪温床,根据内政部警政署统计,高达92%的诈骗简讯均来自於此,为了防堵,金管会三管齐下抗诈。
金管会、银行公会与警政署9月13日在台湾金融研训院共同举办「疑似诈欺境外金融帐户预警机制启动仪式」,金管会主委黄天牧、行政院发言人罗秉成、内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秘书林明俊等人皆到场分享经验谈。
iMessage可用手机互传简讯,也可以透过iCloud上注册的e-Mail发讯息到手机,但内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秘书林明俊从民众检举的资料发现,国人每收到100封诈骗简讯,有92封来自iMessage发送,非iMessage只有8封,显然iMessage成不肖分子栖息地。
「会用iMessage发简讯给你的,大多是不认识的人。」林明俊指出,现今社会LINE等社群媒体发达,通常亲朋好友有LINE,就不太会透过iMessage发简讯给你。
image source:pixabay
关掉iMessage 免受垃圾讯息骚扰
进一步观察诈骗集团手法,大多是先在iCloud上注册一次性e-Mail帐号,再发简讯到民众的手机,但这些情况无法避免,建议民众如果不想收到诈骗简讯,或担心家中长辈被骗,建议可关掉iMessage功能,苹果手机用户可到iOS「设定」内找到「讯息」,就可直接关闭,免於再受垃圾简讯或广告讯息骚扰。
近期透过iMessage假冒卫福部的「防疫补助」、借贷、想高额获利的假投资真诈财简讯收到烦,虽然关掉可免於干扰,但并不代表从此一劳永逸,诈骗集团手法一定会持续翻新,於是,包含中华邮政在内的36家国内金融机构组成防诈联盟,在今年7月底加入联防机制。
举凡临柜、网银与ATM等通路,只要民众要转帐到疑似境外诈骗帐户,银行就会立刻收到警示,盼能在第一时间拦阻民众遭诈骗。
成功拦阻诈骗案件 中信银获奖
中国信托商业银行致力守护客户资产不遗余力,自2021年1月至今年6月底,成功拦阻1,678件诈骗案件,总金额达新台币6亿1,381万元,为全台金融机构之首,当天也获颁「临柜关怀提问成效优异金融机构」奖,代为领奖行员小心翼翼的将奖项接下,也不忘分享自家银行防诈骗秘诀。
该名行员指出,在服务的分行主要负责外汇柜台,若遇到客户汇出大笔款项,或与平时交易习惯不同时就会特别洽询客户对於此交易需求的原因,如果客户言词闪烁、紧张,或谈话中出现「低成本即可有高获利」、「团体操作投资」文字都有可能已掉入陷阱之中。这时,会特别列举诈骗实例提醒客户再次考虑交易,同时转知主管通报警方协助劝导,避免客户掉入诈骗陷阱中。
诈骗猖獗,绝对不只一家银行客户受害,根据金管会统计,从去年到今年6月30日止,银行已从临柜拦阻7,525件「疑似诈骗汇款」,金额高达近新台币35亿元。
image source:pixabay
金管会出手 成功降低网路诈骗
为降低网路诈骗案子,金管会祭出三大防线。第一,网银约定转帐。网路银行与行动银行转帐页面将有斗大的防诈警语,若客户在单日进行相同转帐交易,系统会提醒客户确认是否执行。
金管会同时函请银行公会就「约定帐户转帐的申请」研议风险控管措施,就金融机构其客户属性与使用约定帐户的需求与风险高低,研议风险控管的机制。
金管会银行局副局长童政彰表示,非企金户的一般存户只要转帐金额超过新台币200万元,或是缴税规费等金额超过500万元,为避免遭诈骗,未来会请银行强化风险控管。
第二,防范人头帐户。金管会已函请银行公会汇整各银行间就「疑似不法」或「显属异常之交易」等共通态样,目前已匡列出15种异常交易态样供金融机构参考,今年底前将有28家银行先上线,以此提升银行辨识警示交易的有效性。
童政彰说明,根据警政署观察,疫情期间部分民众基於经济考量,而将旧有银行帐户卖给诈骗集团,导致近期警示或人头帐户不断增加,但大都皆非新开立的帐户。
第三,强化虚拟帐号管制。为避免诈骗集团利用虚拟帐户洗钱或行诈,金管会去年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接受第三方支付开设虚拟帐号时,必须检视客户的营业性质、交易形式与实收款项。
童政彰说明,目前实务上银行会透过契约要求第三方支付追踪开立虚拟帐户的卖家其营业性质,并要求卖家开设实名制帐户并纳入银行内控机制管理,金管会也将列为未来金检重点。
此外,金融诈骗手法推陈出新,为强化民众对於诈骗手法的认识,金管会9月成立防诈骗专区,整理并宣导常见的诈骗手法,投资人可从专区连线到相关单位,盼能以此提升大众对诈骗的识别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