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一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他同时也是教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实用主义的宣导者,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还是美国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尽管詹姆斯一生都有忧郁、失眠和神经紧张的倾向,却始终信奉乐观、希望、信念和活力的人生哲学。他坚持认为我们不是一片无意义的宇宙中的无助旁观者,我们是现实的共同创造者,拥有着自身并不完全掌握或使用的力量和能量。无论在多愁善感或是暴躁不安时,这种时候,上面的人生哲学便有很大的安慰,值得牢记在心。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着名之作《心理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书封。

我们塑造出自己的世界

詹姆斯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他的父亲老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 Senior)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宗教神视者(religious visionary),他拒绝制度化的宗教,转而进行自己的宗教探索。詹姆斯的弟弟亨利(Henry James )很早就开始了作家生涯,职业生涯成名的很少,而詹姆斯则是个反覆无常及不安的人。他先是接受了艺术家的训练,再来是医学随後决定潜心心理学这一门新兴学科。

在詹姆斯20多岁至30岁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一直因忧郁症抱有自杀倾向。原因之一是他的人生哲学——他信奉达尔文主义的唯物主义现实观点。在这种观点中,认为我们的思想是趋於机械性的无助的奴隶,我们所做的一切最终对宇宙而言都不重要,我们只是动弹不得的旁观者。他设法重振了自己的生存意志,首先,他拒绝了唯物主义决定论,转而选择相信自由意志。他宣称:我的第一个自由意志行为将是相信自由意志。他决定,如果进化论实际上没有做任何事情,为什麽它会费心选择像意识这样的能量密集型的东西?

他开始建立属於他自己的有关意识功能的理论。他认定我们有一条「意识流」,而我们选择用自身的注意力来引导它。意识是有选择性的——它从一切涌向我们的嘈杂讯息洪流中选出需要关注的东西。这个选择是由我们关心什麽、我们认为什麽是重要的。我们的注意力会牵引我们的情绪和行为。通过我们反覆的选择和行动,我们创造出习惯,从我们的习惯中,我们塑造出自己的世界。

他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写作《心理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中写道:我们感觉和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始终是我们的祖先和我们自己通过慢慢地积累起次次的选择,像雕塑家那样,通过放弃特定材料的某些部分,而从那里脱颖而出的世界。另外的雕塑家,会让同一块石头中脱颖出另外的雕像!另外的心灵,从同样的混沌中,会感知到另外的世界!

在这本书中,同样有许多来自他有趣的看法,如「什麽是情绪?」这一问题,他写道:斯多葛学派/认知行为疗法(CBT)对此的答案是,例如,我们看到有人对我们皱眉(A),我们用类似「她不喜欢我」(B)的看法来解释它,这种看法导致了情绪这一身体感受(C)。正如爱比克泰德(Epictetus)所说:让我们受苦的不是事件,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

詹姆斯颠覆了这种观点,他认为情绪不是认知判断,而是躯体反应。我们看到一头熊(A),我们的身体开始行动,激发我们的战斗或逃跑反应(C),随後当我们尖叫着逃跑时,我们的理性才追上进度,注意到「我很害怕」(B)。哪一种观点是真的?都是真的。它们都为我们提供了调整情绪和治癒情绪困扰的有效方法。有时候,改变自己的信念可以治癒我们——就像詹姆斯改换了他对自由意志的信念一样。有时候,我们可以藉助我们的身体调整我们的情绪和精神状态。詹姆斯对用於情绪治癒的物理技巧很着迷,并写了一本名为《放松的福音》(暂译:The Gospel of Relaxation.)

gif image via Daniel Spacek

是心灵而非宗教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宗教、灵性、替代疗法和心理研究越来越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宗教信仰和技术,如何能够治癒人们及改善生活,例如,他着迷於19世纪的心灵治疗和新思想运动(今天我们称之为吸引力法则)。它帮助人们放松身体、拓展思维,并欢迎一股信念和希望,这可能来自他们的「潜意识」,也可能来自上帝。也许说到底,这种能量来自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似乎起作用了——心灵治疗运动被传播开来,不仅仅是通过宣言和断言,而是因为显着的经验结果。

他的人生哲学,当然不是像一般吸引力法则那样的「有毒的正能量」,詹姆斯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你不能只是坐在你的房间里、想着积极的想法,然後期待着成功奇蹟般地变成现实。他对於邪恶、苦难和精神绝望的本质有着深刻的感受,我们的现实是通过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共同创造的。

在他着名的着作《宗教经验种种》,詹姆斯对於许多宗教狂热态度,总结出:当病态的灵魂跌落谷底时,他们放弃努力,屈服於某种更高力量的怜悯。随即,不可思议地,「拯救的恩典」似乎开始涌出。它可能来自上帝,也可能来自潜意识,我们无法分辨。在《宗教经验种种》中的比较法——比较几种来自不同宗教传统,以及不属於任何宗教传统的人的个人描述,随即指出相似之处——「是心灵而非宗教的」。这个理论启发了比尔.威尔逊(Bill Wilson)建立匿名戒酒会(Alcoholics Anonymous),威尔逊自己有过被宗教经验拯救的日子,他收到了一本《宗教经验种种》,这让他相信他可以为瘾君子们设立一个计划,鼓励他们「屈服於更高的力量」,即使他们不是基督徒或者不相信上帝,匿名戒酒会的十二步戒酒计划成功影响了无数人。

因此,心理学或哲学很难得出确定的结论。宗教体验是否指向单一上帝,指向一种核心的神秘体验?也许不是。为什麽现实理应是「一」?也许存在多个神,他创造了「多重的宇宙」这一词。也许宗教体验与最高统治者无关,而仅仅只是与比自己的智慧更高的智慧有关。他在书中写道:当然……假如是这样的话,那麽也许我们最终对宇宙而言并不重要。不过话说回来,一条狗对牠所居住的房子而言确实很重要!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太快给我们对现实的描述下定论。我们应该在认识上保持谦逊。

image via Yuval Robichek

对任何事保持开放的态度

詹姆斯饱受忧郁症和恐慌症的折磨,他意识到疯子和健全人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这让他对病人产生了同情。事实上,他将自己收入的20%用於慈善事业,其中包括由他的朋友克利福德.比尔斯(Clifford Beers),他曾经被送进精神医院,并遭受到虐待,出院後发起一项由病人主导的精神卫生保健改革倡议。詹姆斯总是同情那些例外的人、不合群的人、局外人、不被看好的人。也许这就是为什麽在他的许多朋友支持优生学时,他并不支持它。他对那些使用「堕落」等伪科学术语作为「棍棒」来打击他人的恶医持怀疑态度。

他总是对新的方式、奇特念头和思想持开放态度,谨防僵化成守旧的老顽固,例如,他的朋友班杰明.布拉德(Benjamin Blood)写了一本关於笑气的书,名为《麻醉启示录》(The Anaesthetic Revelation),詹姆斯就亲自尝试了这种气体,随後写下了那段着名的话——我们通常的、清醒的意识……只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而在它的周围,以最脆弱的屏障与它隔离开来的,是完全不同的潜在意识形式。这些其他的意识状态如恍惚、遐想、梦境和狂喜,也有它们的适应性功能。詹姆斯宣称这一点,但当时,大多数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认为,神秘体验是你患有精神疾病的证据。他在去世的前一年,也就是1909年,会见了佛洛伊德和荣格,他认为佛洛伊德的思想有点生硬,但是他发现後者的年轻信徒荣格更合他的意,尤其是在宗教经验的价值上,当然,荣格会继续在这个话题上与佛洛伊德分歧。

詹姆斯最终相信了什麽?他没有最终的信仰。他认为生活是一种过程,是一次次的旅程,以及没有终点的探索,而他从不给出确定的、不再修改的叙述,或是长时间停留在一个答案上。他的论述与活力,告诉着人们请试着尝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充分利用自己尚未开发的能量和力量,并且表现得好像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宇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