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帐户

信封法、几个罐子理财法等等这些存钱小技巧背後的财务行为是什麽?同样都是钱,为什麽我们会对他们有不同的看法?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理查德·萨勒 ( Richard Thaler )提出我们心中会将钱划分到不同种类的帐户,设定他的使用途径、改变我们看待他的方式。我们会把薪水归类到「勤劳致富」帐户中;把年终奖当作额外的恩赐,放到「奖励」帐户中;而把买乐透中奖的钱,放到「天上掉下的馅饼」帐户中。这其中牵扯到我们对金钱的「标签」,「标签」是我们原本认为无关的因素,但却改变了我们对於某笔钱的认知。

心理预算

假如你内心设定这笔金钱的用途是用於生活费,那麽即使你的生活花费减少,你还是会倾向将这笔钱用於生活用途。最有名的心理预算实验是在加油站的情景,经济学家贾丝汀.海斯亭斯与杰斯.夏皮洛的研究当汽油价格改变时,一般汽油与高级汽油之间的选择情况。

如果是理性的人,他不会加更高级的汽油

首先,如果汽油变便宜了,照理说可以更常开车。其次,省下的油钱其实想怎麽花它都行,可以多来几次约会,也可以购买品质比较好的东西,这笔额外收入可以用最能增加效用的方式花掉,就算会有一部分花在提升汽油等级,也是极少的比例。实际情形,许多人改用高级汽油,倾向於改用较高等级汽油的比例,比起那些认为金钱有可替代性的人高出了十四倍。

钱包的钱总是不自觉的消失了?但要解除定存单却觉得麻烦

你有没有觉得放在口袋的现金总是一不小心就被花完,但是假如银行内的钱不好提领,便懒得去动用?

在人的心理,钱是有分等级的

钱包中的现金、零钱属於最低阶的层次,手头现金的存在目的似乎就是为了被花掉。而取用定期存款帐户里的钱比现金稍微麻烦些,假如帐户被贴上「存款」标签,一般人就会比较不情愿把里面的钱提领出来。与网路银行定存相比,只能临柜解除的定存又更高阶了,更难去动用。我们越难取得、认为越重要的钱,越不会去花他。位阶最高的是保命钱以及退休帐户的钱,通常一般人不会去动用,即使动用了,也会想把他回复原状。

心理帐户可以是个好行为,也可以是坏行为

无论是使用玻璃罐、信封袋,或复杂的理财手机软体,如果一个人或是家庭善用这种方式妥适、认真规画财务,便能够量入为出。不过,这种主管认为的预算有时候也可能导致我们做出差劲决策,像是决定趁着景气严重萧条的时候,给爱车使用的汽油升级这种不当行为。

钱杂志APP上线啦!快下载你的随身理财宝典:https://emagazine.page.link/AtYg

本文转载自蔡至诚‧PG财经笔记,原文在此

(图:shutterstock,仅为示意 / 本文内容纯属参考,并非投资建议,投资前请谨慎为上)